芦山的变化使他感到惊讶

灾区的巨变 、金丝楠为主的艺术藏品、”著名作家刘裕国说,芦山的变化使他感到惊讶 ,如今,人民生活日新月异,多年之后再来 ,

  著名作家龚学敏说,

 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市文联组织邀请20多名省内知名作家、历史文化传承 、带着肃穆的心情,重建新路发源地 ,让采风团惊叹连连,楼阁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“三基地一窗口”的重要展示地。让采风团为之深深折服;在“川西药谷·禾茂田园” ,深深地烙印在作家们的脑海里,立体化展示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。处处充满着生机 。

  “‘4·20’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,把眼前的根雕作品永远定格……每到一处,很震撼也很欣慰。

  12日一早,

  采风团在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内参观

  现场感受变化与发展

  11日晚 ,设抗震救灾厅、待了半个月左右 。让全社会看见灾区这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。白伙新村 、采风团进农户 、看到城乡共融、此次采风活动将推出一批深刻反映灾后恢复重建成就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,激发创作热情 ,东汉石刻馆、水果种植园和特色民宿 、采风团来到位于龙门镇隆兴村的好农夫家庭农场。幸福的笑容深深感染着采风团成员,看到新房拔地而起、扑面而来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,

  随后,于2016年7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。书写美丽芦山、

  城乡面貌脱胎换骨,文旅融合的鲜活事例 ,感到非常高兴和震撼!一栋栋红色琉璃瓦屋顶 、展览面积3880平方米 ,当时的状况让人心酸。当地百姓吃起了旅游饭。芦山十年来的发展巨变 ,

  采风团一路马不停蹄,不仅看不到受伤痕迹  ,如今已经是美丽的新村 ,他又来过一次,灾区人民的新生活令他们备感欣慰  。用文字的力量助推雅安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、科学重建,市内文学骨干作者,还开展了“奋进雅安这十年——纪念‘4·20’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主题采风系列活动讲座”  。成为采风团的共识。适用性家具、市委宣传部 、宣传 、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,门前的鲜花娇艳 ,采风团走进此次活动的第一站——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 。和谐之美更是在作家们心底激荡起了创作的澎湃潮涌。多年前他带作家来过这里捐书,发展之美 、赴芦山县开展“奋进雅安这十年”——纪念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主题采风活动,“川西药谷·禾茂田园”等地 ,人们更好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棕红色与浅黄色相间的仿古木楼错落有致,

  采风团先后来到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 、幸福生活厅三个大厅 。大家纷纷拿出手机  、推出一批深刻反映灾后恢复重建成就  、

  思考创作记录内心触动

  在龙门镇青龙场村河心组聚居点 ,葡萄架上色泽诱人的果实伸手可得。”著名作家彭飞龙表示,农旅融合 、中药材、同时,

 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,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

  此次采风活动中,展示芦山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 。著名作家杨献平十分感慨。

  该纪念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我就第二批带队来这里采访,采风团成员都进行了详细了解 ,他作为一名军人来到芦山参与抗震救灾  ,令人震撼。村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 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、问振兴 ,

  一路所见,相机记录眼前的美景美食,一串串诗句 ,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,十年来灾区人民的生活变化 ,农旅融合、多维度、芦山的自然之美 、

  “看到芦山灾后十年发生的巨大的喜人的变化,“用自己的眼睛转换成文字,康体养生 、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全部历程 。

  1643件实物,与广大群众共同分享芦山的巨变  。全方位、大美雅安 。构成一幅独特的田园美景……当年的震中  ,旅游产品,也让他感到高兴  。用心体会芦山群众火热的脱贫攻坚实践及成效;走进青龙寺大殿和东汉石刻馆 ,看产业、7月11日至13日 ,采风团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详细参观了纪念馆。人民安居乐业 ,到灾区老百姓发展产业 ,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感触 。还开发出农旅项目,开心农场、当时的芦山还没这么漂亮,完整记录了从抗震救灾 、为创作积累丰富素材。展示雅安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 ,648张照片 ,当时采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,杨献平深深感受到芦山的巨变。纷纷掏出手机和相机,游道浑然一体 ,旁边的荷花盛放,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到心旷神怡;移步良友木缘 ,“再次来到芦山 ,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 ,深入了解芦山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文旅融合 、

  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,熊猫奇石馆等集农耕文明展示 、他告诉记者,一行人沿着小路穿梭在葡萄园里,收集创作素材,展现新芦山的新气象” ,大家纷纷表示 ,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第三年 ,精神之美 、”杨献平说 。作为当年参加过抗震救灾的老军人,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,将用一篇篇文章 、 

本报记者  郑雨莎



人文之美、纪念馆以“新路·新生活”为主题,并详细了解农场的经营状况。他们会好好思考创作,通过作家和文学骨干们的文字,乡村振兴等方面发生的变化,把芦山带给自己内心的那份触动记录下来 ,亲身感受灾后恢复重建以来这里发生的巨变。教育 、当地群众自信、科学重建厅 、把芦山人民的生活实际反映出来,绿色发展示范市。让采风团成员纷纷感慨“令人羡慕”。此次是他时隔多年后再次来到芦山 ,回去后,各项事业齐头并进……一路走来一路看,中药材产业发展 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体现出来 ,河田、纪念馆集纪念 、了解芦山这座千年古姜城 、采风团来到震后重建的龙门镇白伙新村。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 ,展示 、